|
全力抗旱与促进就业 李顺亮 前一段时间,我市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保增收。干旱少雨,水电不足。于是,关闭效益低、规模小、耗电大的企业,自然就成了各地抗旱中的常规动作。记者前不久在沙县采访时了解到,当地政府还把企业安排就业的多少,列入了是否关停的一个重要标准,让人耳目为之一新。 花力气抢种、补种、改种,想办法组织劳务输出,当前各地在保增收上,都费尽了心思。之所以要做这些文章,目的就是要确保群众增收。不然,也用不着忙来忙去抗旱,甚至用上高科技的手段催天降雨。而促进就业的目的,同样也在于要确保群众增收。谁都知道,就业是民生之本,是百姓的饭碗、大众的温饱的所在。非农收入,占我市农民收入的比重很大。只有扩大农民在本地就业,或者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,才能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。因此,抗旱既要讲效果,也要讲效益,要把全力抗旱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。 全力抗旱与促进就业的根本出路,都在于加快发展。抗旱,与天斗,与地争,难是自然。但是,只要我们的农业加快发展,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、效益农业,我们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更趋于完善,一方面水的生产用量减少,另一方面水的无形浪费下降,那抗旱就会容易一些。更何况,加快发展之后,随着群众增收、财政增长,我们抗旱的手段也会增多,甚至可以用飞机来做大面积的人工增雨。同样,促进就业也要靠加快发展,没有发展就不会有新增的工作岗位,没有发展甚至连旧的工作岗位最终也难以保住。 践行“三个代表”,落实第一要务,把全力抗旱与促进就业相结合,就完全可以做到确保增收。在抗旱之时,安排就业多的企业遭到关停,那群众的增收就会受到影响。只有在切合本地实际的前提下,开动脑筋去想,扎扎实实去做,在全力抗旱的同时,积极促进就业,百姓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,一个地方也才有良好的形象可言,而全面小康社会才会最终实现。 2003年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