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旅游让林区更美好

李顺亮

森林旅游是林业发展的新业态。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:早在2015年,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就高达10.5亿人次,超过国内旅游人数的26%。而我市的森林旅游也方兴未艾,去年截至11月底,全市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已经突破106万人次。在春节旅游市场之中,森林旅游同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山清水秀、林深景美,森林与绿色相拥,处处都是桃源胜境。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三明,森林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。作为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,森林尤如取之不尽的“绿色宝库”,圆了老百姓一次又一次致富的梦想。这些年来风起云涌的生态文明建设,给了各地重新审视森林的一个新契机,打开了更好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新窗口。不砍树、少砍树,同样能致富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,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。森林旅游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格局,不断加速向前推进。

清新的空气,迷人的风光,幽静的林区环境,优质的生态食品,森林旅游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,让人们在森林之中愉悦心情、陶冶情操、增长知识、促进健康。这些年来,我市着力抓好森林人家、森林公园等旅游载体建设,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名片,已荣获国家级森林城市称号,全市省级森林城市实现全覆盖。三明森林旅游的产业活力和发展潜力,在强化宣传推介中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。让林区更加美好,呼唤森林旅游新的跨越。但是,森林旅游在快速发展之中,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,个别森林旅游景区甚至被警告,让人感到惋惜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森林旅游首先是要走得进。虽然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,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路网配套,仍然一如过去林区公路简易难行,甚至更为原始的“路隘林深苔滑”,那么除了极限运动或者纯森林爱好者之外,大部分游客就会在吓阻之下止步不前。从城市绿道的出现,到绿道班车的跟进,就是做活做旺人气的鲜明例证。而行只是森林旅游的一个方面。激发人们走进森林、体验自然的热情,需要我们把森林旅游纳入全市旅游“一盘棋”之中更好地规划,真正按照旅游的要素,来重新整合森林里的各种旅游资源。

其次,森林旅游还要游得好。森林旅游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,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潜力。不要以为森林旅游有林就行,其实和工业生产一样,没有投入就意味着没有产出。当然,人各有所好,要对得上不同人群既多元化又个性化的需求,不下一番工夫去琢磨各自的特色与定位,是难以成事的。不能只是粗放的森林观光,而是要一步一景、顺势取景,精心打造差异化的森林旅游产品,并且真正以景区的思维,为大森林做好游客需要的精细化配套文章。要用游客的森林游体验,来倒逼森林景区的建设与管理,在优质服务的“口碑”之下,实现森林旅游的良性循环。

森林旅游更要有余味。在“深呼吸”之外,要能让人有所想念,不是一游了之,这就需要文化的支撑。以前,常有人抱怨,为什么不给名树古树立个牌,就是这个道理。走进森林,看了奇花异草、大树古木,却什么都不知道,自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。因此,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山看水看森林的低层面,而是通过文化的渗透与融入,提高到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高层次。“森林+生态+文化”,是森林旅游的应有之义。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森林文化熏陶之中,培养人们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情怀。

三明日报2017年2月7日A4版


| 关于丝路 | 丝路网史 | 版权声明 | 法律顾问 | 联系我们 |
Copyright © 2004-2023 by onesl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您使用1024*768分辨率、火狐浏览器浏览

闽ICP备2023001125号